http://www.youtube.com/watch?v=RT0Xi2qLhtI  不惑情懷話楞嚴-鄰虛塵

經內文:汝觀地性,麤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虛塵,析彼極微色邊際相七分所成;更析鄰虛,即實空性。阿難!若此鄰虛.析成虛空,當知虛空生出色相。汝今問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間諸變化相」,汝且觀此一鄰虛塵,用幾虛空和合而有?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塵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虛空?若色合時.合色非空,若空合時.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T0Xi2qLhtI

不惑情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府真經介紹【七】

在前段的五府真經中,分別介紹了數則典故,如:伯夷與叔齊兩兄弟因堅持自己的信念,寧可在山野間採食野菜,終了一生,而以一首「采薇歌」留遺後世傳為佳話。又有侍師如親,愛民如子的廉范,當時的百姓用“五褲歌”來歌頌他的功績,這廉歌范襦的事蹟由漢代一直流傳到宋朝,詩人辛棄疾更以:「莫信君門萬里,但使民歌五褲,歸詔鳳凰銜。」這樣的詞句來砥礪為官者當以清廉自持。而懸魚卻饋的羊續也是從後漢直至明朝,還有于謙為其廉潔風骨賦詩曰:「剩喜門前無賀客,絕勝廚內有懸魚。清風一枕南窗下,閒閱床頭幾卷書。」。又有項仲山飲馬投錢劉寵別任錢清等等宗門中廣為後人傳誦的故事。其中經意旨要訓勉學人:當知守人道之五常。更宜懔聖箴之四勿。不恥者。德喪禮義信仁。不廉者。道失君臣弟友。不義之財視如浮雲。非分之物。看同流水。休將谿壑情濃。必也苞苴影絶。捐人利己宜戒也。貪污敗名直絶也。縱使巧計求榮。何如清貧守拙。端品以潔身。揚清以激濁。 道德克敦。隱於中而發為至誠者也。

五府千歲真經在這裏列舉了多則廉節之典後,又再指示信人要恪遵仁....信之五常,更應時時謹言慎行,遵行聖訓之四勿,即所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千萬不可做個道德淪喪不曉廉恥之人。行道之人,對於非我之財,當視同天上的浮雲般轉眼消逝,不值一顧,面對不屬於自己份內的東西,也絕不戀棧於胸。要能克制內在的慾念,因為,人的貪慾就如同山坳裏流動的水一樣,永遠填不滿;也不要妄想得到他人的奉承與餽贈,阿諛奉承就如浮光掠影一般很快的消逝無蹤…。損人利己的事不要做,貪贓枉法終究還是會招致身敗名裂,就算機關算盡也不見得能夠求得榮華富貴,倒不如潔身自愛,一生清平,讀書立論,顯揚聖道。方為行道中人首要之務。

【註解】

五常: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規範人倫關係的行為準則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道德關係。

四勿 1.非禮勿視:不合禮義的事物不去看它。2非禮勿聽:不合禮義的言語不去聽它。3.非禮勿言:不合禮義的意見不去說它。4.非禮勿動:不合禮義的行為不去做。
四維:禮,義,廉,恥禮是規規矩矩的態度。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別。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典故:《管子·牧民》: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踰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踰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軸;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


谿壑情濃:在山坳裏,水所流聚的地方,叫「谿壑」。欲深谿壑的意思是:慾望像谿壑一樣的深,是難以填滿的。典故:(李文炤儉訓):況乎用之奢者,取之不得不貪,算及錙銖,欲深谿壑。」

苞苴影絶:苞苴竿牘一詞,是指送禮之人附上書信要求辦事。苞苴,行賄的禮物。竿牘,請託信。。典故:〈莊子˙列禦寇〉:小夫之知,不離苞苴竿牘,敝精神乎蹇淺….

聖人的睿智常能看透人性的弱點所以莊子在這裏所謂的「小夫之知」指的是一般人對知識的理解,與賢德之士在知見上有根本的差異,道家所言之「絕聖棄智」其實是別於世俗之人的見聞覺知的。莊子在此段文中也是希望我們能修養自己的心靈,解消人我、高下、對立.的種種執著,回向真如的境界,心無掛礙,逍遙自適。

文章標籤

不惑情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田不耕倉廩虛  有書不讀子孫愚

                 -增廣昔時賢文

 耕讀傳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作與讀書一向是中國人自古以來最為重視的兩件事。讀書可以使人修身養性,知書達禮,耕耘播種使人得以五穀豐收,倉廩豐饒,所以,耕讀傳家既可安生立命,福智圓滿,又可澤披後代,子孝孫賢。

    中國的讀書人自古就非常注重庭訓家教,直至現今,都還能夠許多刻意保存下來的古蹟府宅,看到“書香門第”耕讀傳家這樣的匾牌,甚至於門楹之上也實可常見:「耕讀傳家久,詩書世澤長。」這樣的聯對。於此的耕讀二字,是說耕耘一方田園,要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倉廩充實之餘,更重要的是要廣讀聖賢書,時時不忘在方寸當中的一畝心田上下功夫。修身養性,道德傳家。道德經有云: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  其德乃長,修之於邦  其德乃豐。也就是說,進德修業之人,能夠真正明白安身立命的道理,適時的建構經濟結構,經世濟民,修身齊家,務實耕種,努力耕耘,以自身的修為來影響族人,乃至於德澤後代子孫,使之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語出管子牧民篇〉

 

天生萬物滋養萬民,但為人也要能夠明白要怎麼收穫便須怎麼栽的道理,因果經上也說:富貴貧窮各有由,夙緣分定莫強求,未曾下得春時種。 空守荒田望有收。有田地不去努力耕耘,自然就是倉廩空虛,貧窮困頓,放著詩書不去研讀聖賢之道,自然就魯鈍無知,教不出賢德子孫來,所以奉勸世人千萬別做個有田不耕倉廩虛 有書不讀子孫愚的傻人才是。

 

不惑情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一天,以波斯匿王為首的七國國王和大臣們一起討論佛法,大眾論議著五欲之中,何為第一?有人說:「色為第一。」但也有人對於聲、香、味、觸有不同的認定,於是有人建議:「我們都各自堅持自己的看法,這樣終究無法得到結論,不如去請示佛陀,一切依佛陀所說,如何?」

於是,波斯匿王帶領七國國王、大臣及其眷屬來到佛的住所,至誠頂禮後退坐一旁,請示佛陀:「我們七國的國王和大臣們在討論五欲功德,何者最為殊勝?有人說色、有人說聲……每一項都有人認定,因此得不到結論,特地前來請示佛陀,到底哪一個最殊勝呢?」

佛陀告訴國王、大臣們:「這要看每一個人所重視的是什麼?說他們有殊勝功德,也是隨因緣而說。如果有人對於色有所相應,那就認為色為第一殊勝而心滿意足。如果不是他所相應,縱使再亮麗絢爛,他連看都不看一眼,視若無睹。所以說,就看個人所好而定,其餘無法勝於此。而聲、香、味、觸亦同此理,一切就看個人所喜愛的是哪一項,即便有其他勝過他所喜愛的,不是他想要的,他連看都不看一眼,所以說唯有自己所愛者最勝最妙,其餘沒有能比得上的。」

這時,在座有一位名叫栴檀的居士從座位站起來,整肅衣服後恭敬合掌,說道:「佛陀的開示是世出世間最圓滿的。」接著又說了一首偈語:
「央伽族姓王,服珠瓔珞鎧,摩竭眾慶集,如來出其國。
 名聞普流布,猶如雪山王,如淨水蓮華,清淨無瑕穢。
 隨日光開敷,芬香熏其國,央耆國明顯,猶如空中日。
 觀如來慧力,如夜燃炬火,為眼為大明,來者為決疑。」

此時,所有的國王齊聲讚歎說:「栴檀居士,你說的真好。」同時脫下身上的七寶上衣,賜給栴檀居士,也隨喜讚歎佛陀的無上智慧,滿懷歡喜地離去。

栴檀居士看著所有國王離去後,便從座位上站起來,恭敬地向世尊說:「今日國王們贈我七件寶衣,希望世尊能接受我這七件寶衣的供養。」於是佛陀慈悲地接受了這七件寶衣,栴檀居士作禮後方才離去。

典故摘自《雜阿含經‧卷四十二》


省思


佛陀經常藉因緣來教化大眾,要常說柔軟語、善語、讚歎語,口業清淨是大福報之人。試想我們在家庭中乃至在社會上做人做事,當知善語能使家庭和合,誠懇地讚歎或體解他人可以改善人際關係,使事情得到圓滿的結果。古人說:「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其實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有很多人常常無法在口業上持以清淨,必須承受當來惡果。一句話剎那而過,可以是福報、功德,也可以是罪禍、是非。所以我們都應該深切了達,唯柔善之語乃說,以此清淨三業,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福報、具德行之人。

 

不惑情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府王爺真經  【經文】 

恭請  五府王爺寶誥  志心皈命禮

代天巡狩。世宇長存。五府安民護國。清虛玉敕尊神。運協皇靈造化。代天行道瞻伸。五鎮山河社稷。無窮功德馨煙。一切妖魔拱手。諸般鬼崇潛踪。萬炁祥光普照。千層劫厄經綸。到處顯化。開壇闡教。隨方廣為黎螓。見察踪間。稽查庶民功果錄籍。開示咸豋極樂。超生盡出迷津。務要虔誠課誦。勿為疏忽。大眾頒行。自然享得陽春。乾享利貞。五府王爺玉封護國真君。

 

恭請  李府王爺寶誥  志心皈命禮

勝朝進士。護國尊神。文章卓著。品詣優淳。玄奧勤修。普濟十方霑雨露。神威顯赫。遊巡四海護人民。功參造化。德配乾坤。救蒼生之苦難。掃大地之妖氛。孝忠恪守。道學超輪。正直無私。賞善罰惡。威德浩大化劫施恩。名登玄府。果証高真。隨方闡教。到處飛鸞。大悲大願至靜至仁

李府王爺玉封護國廣化真君

 

恭請  池府王爺寶誥  志心皈命禮

勝朝望族。盛世儒人。經綸素裕。忠孝克敦。位列尊神。垂功德於後世。名登進士視富貴如浮雲。安邦定國。化劫救民。滅怪除妖。願安社稷消愆錫福。心抱慈仁。神靈顯化。道學超倫。功參造化。德配乾坤。到處飛鸞護國施恩宇內。隨方闡教立廟威震海濱。大悲大願大聖大慈

池府王爺玉封護國  武真君

 

恭請  吳府王爺寶誥  志心皈命禮

勝朝勇士。護國雄神。雷霆革性。鬼魅欽竣。恩沾存没。德被陽春。浩氣當沖乎宇宙。威靈真貫繞星辰。代天巡狩。救劫圓輪。位登玄府。列證諸真。造化陰陽查善惡。常臨糾察護人民。尋聲赴保衛安鄰。無休顯應。有現垂伸。鎮謂山中驅猛怪。潛駸水內斬蛟麟。祥光普照。蓋世香煙。蒙恩北海。惠澤南閩。利眾巡難超度岸。垂方闡教啟迷津。宏剛宏願至勇至仁代天巡狩。普度皇靈。

吳府王爺玉封護國威勇真君

 

恭請  朱府王爺寶誥  志心皈命禮

勝朝碩彥。護國明神。勤修道德。素裕經綸。施雨露於海疆。功參造化。拯黎元於水火。德配乾坤。除逆橅順扶危救劫。屈妖滅怪正氣安民。體天行道。闡教飛鸞。五萬八千功果明登紫府。三百六十進士位列高真。有求皆應。無感不臻。神威嚇濯。普濟群倫。大悲大願至靜志仁

朱府王爺玉封護世救國真君

恭請  范府王爺寶誥  志心皈命禮

勝朝碩士。護國誠神。端居紫府。列證諸真。莊嚴寶地。位鎮崇禋。眼見娑婆今世界。眉開水火極迷津。祥雲踏足。海域遊巡。扶鸞闡教。造化盈。遂怪驅魔。增錫福。消災解厄衛人民。安邦社稷。盡義忠純。功參日月。德晉經綸。運協皇靈宣正道。承凡境內莫庥親。施恩雨露普拱星辰。無私見性。善惡招頻。賞罰螓蟻開覺路。慈雲黎庶拔超倫.。宏剛宏願至靜至仁代天巡狩普度皇靈

范府王爺玉封護國治世真君

 

開經偈

早晚經文誦   誠心福祿長  炷香通上界   華燭燦高堂

佛聖消災劫   神仙降吉祥  妖魔皆退避    合堂保安康

 

五府王爺真經

爾時

五府王爺  端居清虛莊嚴寶地

與諸聖真腳踏祥雲遊行下方

眼見娑婆世界一切眾生值茲末運

水火刀兵瘟癀饑荒諸劫。迫於眉睫。

尚不知修真樂道。種德培因。

而行善者少。作惡者多。

念在礦山雲水之鄉。瑯還清幽之地。

閤堂誠敬報答洪恩。

上奏帝天。著作經文。飛鸞闡教。共結善緣。

諭爾十方善信。諦聽吾言。或在壇宇。或在家門。

焚香禮拜。朝夕朗誦。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遇有急難。敬呼五府王爺寶號。自能消災解厄。

錫福增祥。信受奉行永沾勝善。

真君曰為臣之道寅恭是懔不計文武

 靖共爾位翼翼小心進思忠而退思過

諤諤大節輔以德而成以仁

食君俸祿當報君恩瀝膽披肝鞠躬盡瘁

折衝尊俎之閒銳志莫屈衝鋒壁壘之際勁節不渝

不負託孤寄命之任無辭遺大投艱之衷

扶將仰之社稷展素抱之經綸切莫貪生怕死

更宣純孝盡忠古之節義之臣

精忠沖於日月正氣貫乎乾坤

負氣抉眼捐軀。子胥之忠也負扆存邦興祚 

元聖之忠也國家遇塗炭之傷朝野遭倒懸之急

保衛社稷奠定帝邦殺身成仁舍生取義 

武穆 順平之忠臣也俸祿存詐為之心

權衡抱危亂之事屈害忠良欺侮聖君

蠹國衛殃民妬賢嫉善曹操秦檜之奸臣也

宜效武穆 順平之忠貞流芳萬古

莫作曹操奏檜之奸險遺臭千年

必忠君以愛國毋素餐而尸位忠良效法殘賊為戒也

 夫人子之事親者貴能養志厥職盡誠

 禀天經之不失尊地義之有恒問安視膳冬溫夏凊

 毋乏夫椒馨承歡乎菽水人能孝行則天地施恩

風調雨順物阜年豐人存忤逆則天地降訩

水災火厄海枯山裂 天尊地卑覆載之恩莫大

父生母育怙恃之德殊深古之孝子也

歷山泣慕至孝感動鬼神

南陔歌義純孝能銘金石求鹿奉親芳名萬苦

打虎救父佳話千秋瞻雲之白

景仰  仁傑之高風表衣之斑欽慕 老萊懿行

孝之道也生則養沒則喪喪畢則祭

養則觀其順也喪則觀其哀也祭則觀其敬也

 

夫廉恥者人生之大端也整躬必潔志懔懷冰

隨緣自重縕袍可傲華袞素位而行疏食足當甘旨

清心寡慾講讓興仁植節流芳勵行握雪

含恥非為偷生忍恥漫言懦弱知命樂天

抱琴心而不媿讀書閉戶存衾影以無慚

志士不食嗟來之食廉者不受嘑爾之羮

恥食周粟質同雪白冰清廉歌范襦姿比霜明月朗

自分薄食安貧懸魚卻饋願教高蹈清操飲馬投錢

當知守人道之五常更宜懔聖箴之四勿

不恥者德喪禮義信仁不廉者道失君臣弟友

不義之財視如浮雲非分之物看同流水

休將谿壑情濃。必也苞苴影絶。

捐人利己宜戒也。貪污敗名直絶也。

縱使巧計求榮。何如清貧守拙。

端品以潔身。揚清以激濁。

道德克敦。隱於中而發為至誠者也。

 

夫女子之德行者重節烈也

三從之雅訓 敦四德之瑤箴

肅慎威儀柔嘉維則高潔如曉日之初昇

耐寒似松柏之挺秀賦柏舟之詩歌黃鵠之什

淨蓮媲美幽蘭同馨

墜城杞婦涅不緇而磨不磷

哭竹湘妃能惟一而擇惟精

韓玖英引刀割鼻視死如生

向氏女投水完璧堅心似鐡

等冰霜之雅操。 爭日月之光輝

遠佈萬載芳徽永畱奕世雅範

名揚內豪傑美稱女中丈夫

好淫如褒姒臭話傳自古今

敗節似驪姬醜名畱乎天地

夫女子者事一而終存貞抱璞

富貴不足動其哀鈇鉞不能移其志

守節感動鬼神立地堅定金石

非禮之言不敢道也薄行之舉不敢為也

賢淑謝女懿德須追孟光

當效莫背主希榮更勿忘因棄舊生為節婦死為正神也

不惑情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曆七月普渡請誰來赴法宴呢?

一心召請。累朝帝主,歷代侯王。九重殿闕高居,萬里山河獨據。西來戰艦,千年王氣俄收。北去鑾輿,五國冤聲未斷。嗚呼!杜鵑叫落桃花月,血染枝頭恨正長。如是前王后伯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築壇拜將,建節封侯。力移金鼎千鈞,身作長城萬里。霜寒豹帳,徒勤汗馬之勞。風息狼煙,空負攀龍之望。嗚呼!將軍戰馬今何在,野草閑花滿地愁。如是英雄將帥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五陵才俊,百郡賢良。三年清節為官,一片丹心報主。南州北縣,久離桑梓之鄉。海角天涯,遠喪蓬萊之島。嗚呼!官況蕭蕭隨逝水,離魂杳杳隔陽關。如是文臣宰輔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黌門才子,白屋書生。探花足步文林,射策身遊棘院。螢燈飛散,三年徒用工夫。鐵硯磨穿,十載謾施辛苦。嗚呼!七尺紅羅書姓字,一抔黃土蓋文章。如是文人才子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出塵上士,飛錫高僧。精修五戒淨人,梵行比丘尼眾。黃花翠竹,空談秘密真詮。白牯黧奴,徒演苦空妙偈。嗚呼!經窗冷浸三更月,禪室虛明半夜燈。如是緇衣釋子之流,一類覺靈等眾。

 

一心召請。黃冠野客,羽服仙流。桃源洞裏修真,閬苑洲前養性。三花九煉,天曹未許標名。四大無常,地府難容轉限。嗚呼!琳觀霜寒丹灶冷,醮壇風慘杏花稀。如是玄門道士之流,一類遐靈等眾。

 

一心召請。江湖羈旅,南北經商。圖財萬里遊行,積貨千金貿易。風霜不測,身膏魚腹之中。途路難防,命喪羊腸之險。嗚呼!滯魄北隨雲黯黯,客魂東逐水悠悠。如是他鄉客旅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戎衣戰士,臨陣健兒。紅旗影裏爭雄,白刃叢中敵命。鼓金初振,霎時腹破腸穿。勝敗才分,遍地肢傷首碎。嗚呼!漠漠黃沙聞鬼哭,茫茫白骨少人收。如是陣亡兵卒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宮幃美女,閨閣佳人。胭脂畫面爭妍,龍麝熏衣競俏。雲收雨散,魂消金穀之園。月缺花殘,腸斷馬嵬之驛。嗚呼!昔日風流都不見,綠楊芳草髑髏寒。如是裙釵婦女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懷耽十月,坐草三朝。初欣鸞鳳和鳴,次望熊羆葉夢。奉恭欲唱,吉凶只在片時。璋瓦未分,母子皆歸長夜。嗚呼!花正開時遭急雨,月當明處覆烏雲。如是血湖產難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蠻夷戎狄,喑啞盲聾。勤勞失命庸奴,妒忌傷身婢妾。輕欺三寶,罪愆積若河沙。忤逆雙親,兇惡浮於宇宙。嗚呼!長夜漫漫何日曉,幽關隱隱不知春。如是冥頑悖逆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饑寒丐者,刑戮囚人。遇水火以亡身,逢虎狼而失命。懸樑服毒,千年怨氣沉沉。雷擊崖崩,一點驚魂漾漾。嗚呼!暮雨青煙寒鵲噪。秋風黃葉亂鴉飛。如是傷亡橫死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法界五道,十類孤魂。面然所統薜荔多眾,塵沙種類。依草附木。魑魅魍魎。滯魄孤魂。自他先亡。家親眷屬等眾。惟願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
近代先朝,帝主尊榮位。勳戚侯王,玉葉金枝貴。宰執中宮,彩女嬪妃類。夢斷華胥,來受甘露味。

 

國士朝臣,經緯匡時世。牧化黎民,未遂忠良志。失寵懷憂,謫降邊邦地。戀國遊魂,來受甘露味。

 

武將戎臣,統領三軍隊。結陣交鋒,鑼鼓喧天地。北戰南征,失陷沙場內。為國亡身,來受甘露味。

 

學古窮經,錦繡文章士。映雪偷光,苦志寒窗內。命運蹉跎,金榜無名字。鬱鬱幽魂,來受甘露味。

 

割愛辭親,早入空門內。訪道尋師,只為超生死。暑往寒來,不覺無常至。返照回光,早證菩提位。

 

羽服黃冠,早發修真志。煉藥燒丹,養性還元氣。苦行勞神,指望登仙位。莫戀遺形,來受甘露味。

 

孝子賢孫,義勇忠良士。列女貞妻,視死如歸去。仗節亡軀,千古留英氣。耿耿靈魂,來受甘露味。

 

女道尼流,身住黃金地。鸞鳳緣空,不染人間事。未了無為,流浪虛生死。清淨幽魂,來受甘露味。

 

地理天文,醫藥陰陽類。卜卦占龜,風鑒並星士。報吉談凶,難免無常對。舍偽歸真,來受甘露味。

 

坐賈行商,種種經營輩。藝術多能,貿易求財利。背井離鄉,死在他方地。旅夢悠悠,來受甘露味。

 

犯法遭刑,牢獄長幽系。負命謀財,債主冤家類。腫毒瘟癀,凍死饑亡輩。速離黃泉,來受甘露味。

 

車碾傷殘,馬踏身形碎。牆倒崖崩,自刎懸樑縊。水火漂焚,虎咬蛇傷類。九橫孤魂,來受甘露味。

 

飲血茹毛,生長蠻夷地。負債償勞,婢妾並奴隸。喑啞盲聾,殘疾無依恃。受苦冤魂,來受甘露味。

 

忤逆爹娘,怨黷天和地。謗佛欺僧,毀像焚經偈。邪見深坑,苦報無邊際。十惡狂魂,來受甘露味。

 

大施門開,薦拔孤魂輩。祖禰先亡,五姓冤家類。八難三途,平等俱超濟。仗佛光明,來受甘露味。

 

文章標籤

不惑情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府真經介紹【六】

 

志士不食嗟來之食。廉者不受嘑爾之羮。

恥食周粟。質同雪白冰清。廉歌襦。資比霜明月朗。

自分薄食安貧懸魚卻饋。願教高蹈清操飲馬投錢。

此段五府真經提及有志之士與廉節之人的志氣與操守,僅於此將經文內的典源與出處做簡略的介紹。

嗟來之食典出於《禮記.檀弓下》齊大饑,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 !」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典故說明春秋時代,齊國發生了大饑荒,有個叫黔敖的人,在路邊放置飲食接濟路過的難民。當有個人拖著疲憊的腳步,一邊用袖子遮著臉,一路跌跌撞撞地走來,當時黔敖便拿了食物和飲水高聲喊他:「喂!來這裡吃東西!」那個人抬起頭,斜視著黔敖說:「我就是不願意接受人家無禮的施捨,才會餓到這種地步!」黔敖立刻為自己的態度道歉,但那個人卻不接受,仍堅持拒絕進食,後來終於餓死了。當曾子聽了這件事後,不太以為然,他說:「用不著這樣吧!若招待的人真的很不禮貌,你可以拒絕,但人家都已經道歉應該可以接受啊!」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嗟來之食」,用來比喻以不禮貌的態度招呼人來吃食物,後泛指侮辱性或不懷好意的施捨

嗟來之食

嘑爾之羮 孟子·告子上》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來就嘑爾蹴爾用來比喻無禮的、污辱性的施捨

恥食周粟《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於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於首陽山。

典故說明:恥食周粟是說伯夷叔齊兩兄弟的故事相傳伯夷叔齊是殷商末期孤竹國國君之子,父臨終前,命幼子叔齊繼位,老國君死後,叔齊天倫為重,把王位讓給大哥伯夷伯夷不肯接受,說父命不可違,隨後離鄉遠遊而去叔齊自立為君,把王位讓給二哥,而後外出尋找大哥。
    不久伯夷叔齊兄弟二人在易水河畔相遇,聽聞傳言西伯侯善待老人和賢士,於是兄弟倆一路西行,來到鎬京城外,傳聞西伯侯剛剛病故,兄弟兩途中正巧周武王舉兵滅商,二人叩馬而諫,勸阻武王不要出兵。伯夷父親死了,你不去厚葬,反而大動干戈,這是不孝;本屬於的臣民,以臣弑君為不仁。你這樣出兵何以讓天下臣服?武王大怒,吩咐左右將其拿下,姜太公急忙向前勸二人乃是義士,不可殺之。隨後扶起二人,勸他們離去
    武王發兵滅掉商王朝後,天下歸周,伯夷叔齊身為之舊臣,深感恥吃周粟,隱居首陽山中以采薇為食,並作歌一首: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秋去冬來,兩人餓死在首陽山上。

廉歌范襦《古八德全書》「廉叔度,來何暮,不焚火,民安作,昔無襦,今五褲」

典故說明:廉范叔度。趙將廉頗的後代,廉范的受業師薛漢因楚王謀反事件牽連被殺,親朋學生,都不敢前探視,唯有廉范卻冒死前收屍安葬。漢顯宗聞知大怒,召廉范入朝,痛加斥責,廉范:「臣愚魯急直,以為薛漢等已被誅殺,實因不忍師生之情而來收屍安葬。」皇上聞言感動,於是赦免其罪,從此廉范的名望顯揚天下,不久被薦舉為秀才,數月後又升為雲中太守,後又官為郡太守,為官勤政愛民,人民安居樂業,深得百姓敬建中初,又遷郡太守,當時為了預防火災,上禁火,廉范到任後准許百姓夜間用火,並要求儲水以待救火,百姓稱頌:「廉叔度,來何暮,不焚火,民安作,昔無襦,今五褲」。

懸魚卻饋:「羊續懸魚」典出後漢書˙卷三十一˙羊續傳。意喻居官清廉、拒絕受賄的意思

典故明:羊續雖然廬江南陽兩郡太守多年,但從不接受請托愛賄、更不會以權謀私。他到南陽郡上任不久,屬下的一位府丞羊續送來一條當地有名的特--白河鯉魚。羊續,推讓再三,這位府丞執意要太守下。當這位府丞走後,羊續將這條大鯉魚掛在屋外的柱子上,風吹日曬,成為魚乾。後來,這位府丞又送來一條更大的白河鯉魚。羊續把他帶到屋外的柱子前,指著柱上懸掛的魚乾你上次送的魚還掛著,已成了魚乾,請你一起都拿回去吧這位府丞甚感羞愧,便悄悄地把魚取走了。此事傳開後,南陽郡百姓無不稱讚,敬稱羊續懸魚太守此後再無人敢給羊續送禮了。

飲馬投錢幼學瓊林˙卷一˙文臣類: 項仲山潔己,飲馬投錢。

飲馬投錢者,謂廉介不苟取,飲馬的意思是讓馬喝水,投錢是把錢投入水中之意用世用飲馬投錢以廉潔不苟取。

 

文章標籤

不惑情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府王爺真經介紹【三】

在上一回的五府真君介紹中,我們引介了賢相良臣之志節,足堪托孤寄命的典故,接續下來的這一小節,真君再次示喻了節義之忠臣應有之情操:

古之節義之臣,精忠冲於日月,正氣貫乎乾坤。負氣抉眼捐軀,子胥之忠也。負扆存邦興祚,元聖之忠也。國家遇塗炭之傷,朝野遭倒懸之急,保衛社稷,奠定帝邦,殺身成仁,捨生取義,武穆  順平之忠臣也。俸祿存詐偽之心,權衡抱危亂之事,屈害忠良,欺侮聖君,蠹國衛殃民,妬賢嫉善,曹操秦檜之奸臣也。

宜效  武穆  順平之忠貞,流芳萬古。莫作曹操奏檜之奸,險遺臭千年。必忠君以愛國,毋素餐而尸位,忠良效法。殘賊為戒也。

此段經文中提及數位往昔賢聖的護國愛民的情操,當中兩則重要的成語典故,我們在此做個略要的介紹:

  伍子胥《懸門抉目》的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吳國大夫伍子胥勸吳王夫差拒絕越王勾踐的求和,夫差不但不聽,反而聽信讒言賜劍令伍子胥自盡。伍子胥臨終前萬分悲憤地說:「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滅吳也」。後來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終於滅了吳國。〈此典出於西漢‧司馬遷《史記‧伍子胥列傳》〉

精忠報國的武穆王岳飛

岳飛生於南宋時期,字鵬舉。史書記載岳母為了讓岳飛記住忠心報效國家,便在岳飛的背上用針刺上“精忠報國”這四個字。
當時的南宋軍弱兵殘,在岳飛的努力之下組織了一支所向無敵的岳家軍。這軍隊大有與金兵抗衡並收復所失國土之勢。岳飛曾經以五百騎兵打敗敵兵十萬,令金人聞風喪膽。當時全國上下流傳着「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說法。
    岳飛戰積卓著﹕在泛水關大敗金兵,打敗游寇張用、李成,又數度打敗金兵,光復健康。因功升官後,又光復襄陽六郡,移駐鄂州。且在剿平洞庭湖之亂,晉升為開國公。之後又大破齊兵,於郾城破金兀朮的枴子馬。而後在朱仙鎮又大敗金兵的金龍蛟尾陣。
    岳飛長期征戰,一心掛念宋王朝的安危,一心想保家衛民,有人問他天下何時太平,岳飛說:「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則天下太平之期也」。
    然而天意難違,主張議和的宰相秦檜私通敵邦金人兀朮,要構陷害死岳飛,秦檜在高宗面前進讒言,接連下了十二道金牌,將在前線與金兵作戰的岳飛父子召回國都。
    岳飛在接到十二道金牌召其回朝時,有一個叫道月的禪師勸他不要回去臨安。但忠義的岳飛為表明自己的忠心,沒有接受道月禪師的勸告,仍隨錦衣衛回歸臨安。道月只好留下一首詩送給岳飛說:「風波亭下水滔滔,千萬堅心把舵牢﹔只恐同行人意歹,將身推落在深濤」。

    岳飛被押回臨安,開始時,秦檜命令何鑄審理,岳飛撕裂衣服將背上“精忠報國”四大字給何鑄看。何鑄被他的精誠所感動,知道他是無辜的,於是回去把詳情告訴秦檜。然而秦檜卻另外叫一個忌恨岳飛的人審理岳飛的冤案。此人假公濟私,極盡誣陷之能事,然而還是找不到證據。
    當時岳飛被關的獄中有個亭子就叫風波亭。岳飛知道宋室將傾,認為這一切都是天數,於是在獄中仍處之泰然,不憂不懼。最後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在風波亭殺害了岳飛父子﹗岳飛死的時候,年僅三十九歲,家無餘財,當全國軍民聽到岳飛被害的消息,個個頓足號呼,悲痛不止。
    岳飛死後不久,害死岳飛的秦檜遭到了應有的報應。他惡夢頻發,失魂落魄,並把自己舌頭嚼得膿爛,流血不止而死。其妻子王氏亦死於非命,舌頭拖出二三寸長。不久,高宗也駕崩。

岳飛護國佑民的精神。雖說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然而,其精忠報國慷慨悲壯的動人故事,一直在我國人民心目中廣為流傳。

不惑情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甘露潤眾慈聲顯   北港朝天宮 天上聖母  鸞文    

    天上真理無私偏 聖母揮鸞度有緣
    甘露潤眾慈聲顯  法雨慈舟振道興
    闡明儒道釋三家  正氣無私可參天
    慎究真機行大道  繼傳道脈振道光
                                              寄調 送君情淚   攝影 李登財 

<object width="425" height="344"><param name="movie" value="http://www.youtube.com/v/hjHrGSsrv0o?hl=zh&fs=1"></param><param name="allowFullScreen" value="true"></param><param name="allowscriptaccess" value="always"></param><embed src="http://www.youtube.com/v/hjHrGSsrv0o?hl=zh&fs=1"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allowfullscreen="true" width="425" height="344"></embed></object>  

                                                                               
                                 

不惑情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玉世宮〈歲次辛卯〉100年春季勝會集錦2
音訊;現場合唱   瑞霞師姐 伴奏
攝影;陳宗慶

 
道歌:自性圓明是法身 寄調 西湖春

心外求仙路就差 水中月影靜中花

先天妙理君知否 只在一心便可誇

 風旛動處原非真 本性圓明是法身

<iframe title="YouTube video player" width="480" height="390" src="http://www.youtube.com/embed/NKSQqoVC7FM"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不惑情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