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信仰與修行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T0Xi2qLhtI  不惑情懷話楞嚴-鄰虛塵

經內文:汝觀地性,麤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虛塵,析彼極微色邊際相七分所成;更析鄰虛,即實空性。阿難!若此鄰虛.析成虛空,當知虛空生出色相。汝今問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間諸變化相」,汝且觀此一鄰虛塵,用幾虛空和合而有?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塵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虛空?若色合時.合色非空,若空合時.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T0Xi2qLhtI

不惑情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一天,以波斯匿王為首的七國國王和大臣們一起討論佛法,大眾論議著五欲之中,何為第一?有人說:「色為第一。」但也有人對於聲、香、味、觸有不同的認定,於是有人建議:「我們都各自堅持自己的看法,這樣終究無法得到結論,不如去請示佛陀,一切依佛陀所說,如何?」

於是,波斯匿王帶領七國國王、大臣及其眷屬來到佛的住所,至誠頂禮後退坐一旁,請示佛陀:「我們七國的國王和大臣們在討論五欲功德,何者最為殊勝?有人說色、有人說聲……每一項都有人認定,因此得不到結論,特地前來請示佛陀,到底哪一個最殊勝呢?」

佛陀告訴國王、大臣們:「這要看每一個人所重視的是什麼?說他們有殊勝功德,也是隨因緣而說。如果有人對於色有所相應,那就認為色為第一殊勝而心滿意足。如果不是他所相應,縱使再亮麗絢爛,他連看都不看一眼,視若無睹。所以說,就看個人所好而定,其餘無法勝於此。而聲、香、味、觸亦同此理,一切就看個人所喜愛的是哪一項,即便有其他勝過他所喜愛的,不是他想要的,他連看都不看一眼,所以說唯有自己所愛者最勝最妙,其餘沒有能比得上的。」

這時,在座有一位名叫栴檀的居士從座位站起來,整肅衣服後恭敬合掌,說道:「佛陀的開示是世出世間最圓滿的。」接著又說了一首偈語:
「央伽族姓王,服珠瓔珞鎧,摩竭眾慶集,如來出其國。
 名聞普流布,猶如雪山王,如淨水蓮華,清淨無瑕穢。
 隨日光開敷,芬香熏其國,央耆國明顯,猶如空中日。
 觀如來慧力,如夜燃炬火,為眼為大明,來者為決疑。」

此時,所有的國王齊聲讚歎說:「栴檀居士,你說的真好。」同時脫下身上的七寶上衣,賜給栴檀居士,也隨喜讚歎佛陀的無上智慧,滿懷歡喜地離去。

栴檀居士看著所有國王離去後,便從座位上站起來,恭敬地向世尊說:「今日國王們贈我七件寶衣,希望世尊能接受我這七件寶衣的供養。」於是佛陀慈悲地接受了這七件寶衣,栴檀居士作禮後方才離去。

典故摘自《雜阿含經‧卷四十二》


省思


佛陀經常藉因緣來教化大眾,要常說柔軟語、善語、讚歎語,口業清淨是大福報之人。試想我們在家庭中乃至在社會上做人做事,當知善語能使家庭和合,誠懇地讚歎或體解他人可以改善人際關係,使事情得到圓滿的結果。古人說:「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其實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有很多人常常無法在口業上持以清淨,必須承受當來惡果。一句話剎那而過,可以是福報、功德,也可以是罪禍、是非。所以我們都應該深切了達,唯柔善之語乃說,以此清淨三業,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福報、具德行之人。

 

不惑情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曆七月普渡請誰來赴法宴呢?

一心召請。累朝帝主,歷代侯王。九重殿闕高居,萬里山河獨據。西來戰艦,千年王氣俄收。北去鑾輿,五國冤聲未斷。嗚呼!杜鵑叫落桃花月,血染枝頭恨正長。如是前王后伯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築壇拜將,建節封侯。力移金鼎千鈞,身作長城萬里。霜寒豹帳,徒勤汗馬之勞。風息狼煙,空負攀龍之望。嗚呼!將軍戰馬今何在,野草閑花滿地愁。如是英雄將帥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五陵才俊,百郡賢良。三年清節為官,一片丹心報主。南州北縣,久離桑梓之鄉。海角天涯,遠喪蓬萊之島。嗚呼!官況蕭蕭隨逝水,離魂杳杳隔陽關。如是文臣宰輔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黌門才子,白屋書生。探花足步文林,射策身遊棘院。螢燈飛散,三年徒用工夫。鐵硯磨穿,十載謾施辛苦。嗚呼!七尺紅羅書姓字,一抔黃土蓋文章。如是文人才子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出塵上士,飛錫高僧。精修五戒淨人,梵行比丘尼眾。黃花翠竹,空談秘密真詮。白牯黧奴,徒演苦空妙偈。嗚呼!經窗冷浸三更月,禪室虛明半夜燈。如是緇衣釋子之流,一類覺靈等眾。

 

一心召請。黃冠野客,羽服仙流。桃源洞裏修真,閬苑洲前養性。三花九煉,天曹未許標名。四大無常,地府難容轉限。嗚呼!琳觀霜寒丹灶冷,醮壇風慘杏花稀。如是玄門道士之流,一類遐靈等眾。

 

一心召請。江湖羈旅,南北經商。圖財萬里遊行,積貨千金貿易。風霜不測,身膏魚腹之中。途路難防,命喪羊腸之險。嗚呼!滯魄北隨雲黯黯,客魂東逐水悠悠。如是他鄉客旅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戎衣戰士,臨陣健兒。紅旗影裏爭雄,白刃叢中敵命。鼓金初振,霎時腹破腸穿。勝敗才分,遍地肢傷首碎。嗚呼!漠漠黃沙聞鬼哭,茫茫白骨少人收。如是陣亡兵卒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宮幃美女,閨閣佳人。胭脂畫面爭妍,龍麝熏衣競俏。雲收雨散,魂消金穀之園。月缺花殘,腸斷馬嵬之驛。嗚呼!昔日風流都不見,綠楊芳草髑髏寒。如是裙釵婦女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懷耽十月,坐草三朝。初欣鸞鳳和鳴,次望熊羆葉夢。奉恭欲唱,吉凶只在片時。璋瓦未分,母子皆歸長夜。嗚呼!花正開時遭急雨,月當明處覆烏雲。如是血湖產難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蠻夷戎狄,喑啞盲聾。勤勞失命庸奴,妒忌傷身婢妾。輕欺三寶,罪愆積若河沙。忤逆雙親,兇惡浮於宇宙。嗚呼!長夜漫漫何日曉,幽關隱隱不知春。如是冥頑悖逆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饑寒丐者,刑戮囚人。遇水火以亡身,逢虎狼而失命。懸樑服毒,千年怨氣沉沉。雷擊崖崩,一點驚魂漾漾。嗚呼!暮雨青煙寒鵲噪。秋風黃葉亂鴉飛。如是傷亡橫死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法界五道,十類孤魂。面然所統薜荔多眾,塵沙種類。依草附木。魑魅魍魎。滯魄孤魂。自他先亡。家親眷屬等眾。惟願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
近代先朝,帝主尊榮位。勳戚侯王,玉葉金枝貴。宰執中宮,彩女嬪妃類。夢斷華胥,來受甘露味。

 

國士朝臣,經緯匡時世。牧化黎民,未遂忠良志。失寵懷憂,謫降邊邦地。戀國遊魂,來受甘露味。

 

武將戎臣,統領三軍隊。結陣交鋒,鑼鼓喧天地。北戰南征,失陷沙場內。為國亡身,來受甘露味。

 

學古窮經,錦繡文章士。映雪偷光,苦志寒窗內。命運蹉跎,金榜無名字。鬱鬱幽魂,來受甘露味。

 

割愛辭親,早入空門內。訪道尋師,只為超生死。暑往寒來,不覺無常至。返照回光,早證菩提位。

 

羽服黃冠,早發修真志。煉藥燒丹,養性還元氣。苦行勞神,指望登仙位。莫戀遺形,來受甘露味。

 

孝子賢孫,義勇忠良士。列女貞妻,視死如歸去。仗節亡軀,千古留英氣。耿耿靈魂,來受甘露味。

 

女道尼流,身住黃金地。鸞鳳緣空,不染人間事。未了無為,流浪虛生死。清淨幽魂,來受甘露味。

 

地理天文,醫藥陰陽類。卜卦占龜,風鑒並星士。報吉談凶,難免無常對。舍偽歸真,來受甘露味。

 

坐賈行商,種種經營輩。藝術多能,貿易求財利。背井離鄉,死在他方地。旅夢悠悠,來受甘露味。

 

犯法遭刑,牢獄長幽系。負命謀財,債主冤家類。腫毒瘟癀,凍死饑亡輩。速離黃泉,來受甘露味。

 

車碾傷殘,馬踏身形碎。牆倒崖崩,自刎懸樑縊。水火漂焚,虎咬蛇傷類。九橫孤魂,來受甘露味。

 

飲血茹毛,生長蠻夷地。負債償勞,婢妾並奴隸。喑啞盲聾,殘疾無依恃。受苦冤魂,來受甘露味。

 

忤逆爹娘,怨黷天和地。謗佛欺僧,毀像焚經偈。邪見深坑,苦報無邊際。十惡狂魂,來受甘露味。

 

大施門開,薦拔孤魂輩。祖禰先亡,五姓冤家類。八難三途,平等俱超濟。仗佛光明,來受甘露味。

 

文章標籤

不惑情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玉世宮〈歲次辛卯〉100年春季勝會集錦2
音訊;現場合唱   瑞霞師姐 伴奏
攝影;陳宗慶

 
道歌:自性圓明是法身 寄調 西湖春

心外求仙路就差 水中月影靜中花

先天妙理君知否 只在一心便可誇

 風旛動處原非真 本性圓明是法身

<iframe title="YouTube video player" width="480" height="390" src="http://www.youtube.com/embed/NKSQqoVC7FM"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不惑情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宮春季勝會集錦    道歌 :人類浮生三更夢  寄調  補破網
春風和萌草木妍  夏雨繁華萬千千 秋來落葉寒冬盡  只見蒼松秀接天
人類浮生三更夢  假合世界不多年  榮名富貴招霜雪  空勞碌碌不生眠

<object width="425" height="344"><param name="movie" value="http://www.youtube.com/v/28EEKbUmjHQ?hl=zh&fs=1"></param><param name="allowFullScreen" value="true"></param><param name="allowscriptaccess" value="always"></param><embed src="http://www.youtube.com/v/28EEKbUmjHQ?hl=zh&fs=1"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allowfullscreen="true" width="425" height="344"></embed></object>

 

不惑情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宗教信仰到修行-

從 盧山三偈 淺談宗教信仰到修行 三部曲

 偈一: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盧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宋朝-蘇軾

 

有宗教信仰可以使人有希望,宗教信仰可以讓人的心靈有所寄託與慰藉。然而一般人往往會以為,當我們找到自己適意的一個宗教信仰便是已經在修行了。若要就廣義的來說修行,這也不能說不對。但是若要認真的來深究意理,從宗教信仰到實質得契入心性修行的內涵,又不是三言兩語可道破的。一般人要從世俗的宗教信仰到契入真理開始領悟教義而想要修行,在心性的認知上是有其極微妙的變化的。但這其中的認知差異,又不是可以用世俗的度量衡來作比量說明的。這裡我們嘗試著用蘇東坡的盧山三偈來形容一下從宗教信仰到契理頓悟而至開始修行的微妙變化。

    要從世俗的宗教信仰進而到想修行的初體驗,我們且用: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盧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禪詩來形容。說到信仰這兩字,意謂著信賴和仰慕,意謂著仰之彌高又攀不可得,可是卻又心嚮往之,世俗之人,大多是因身處世俗之遷流為業力與妄念、我執所苦,在不能自已的情境下,轉而尋求宗教信仰的慰藉。在剛開始接受這一分宗教信仰的內容裡,其實是情緒的成分多過於理性的。然而世俗之人,也會因為在宗教信仰的環境裡,感受到被關懷與慈愛的氣氛圍繞著,也眼見到道場同修在行善布施持戒修福,持續不斷下去,就慢慢的變成一種精神的慰藉與心靈的寄託,進而對自己產生了希望,也因著於這份希望,而有了精神力量,漸漸的,當此一精神的慰藉與心靈的寄託 變成一種習慣的情感依歸,就會認為這份宗教信仰就是修行了。在這段過程的轉折裡,要想說從信仰到契入真理的真實修行,其實尚有一線之隔的。因身處世俗之流,大多執著於自己的世智慧聰,對於一理真常的實相,雖身在寶山之中,卻昧於我執、我見而失卻識得本來面目的機會。也就是說,雖然人人有座靈山塔,可是只緣身在此山中,未能得識廬山真面目。

偈二:盧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原來無別事,盧山煙雨浙江潮

 

     從宗教信仰進而想要昇華,提昇自己,實踐修行的入門階段,當中又有種種情境變化,恰恰可用這第二首禪詩來意會,這宋朝大學士蘇軾如是說:盧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來無別事,盧山煙雨浙江潮。要說修行兩個字,就字面的解釋是修正和行持,守善與布施,他也意味著不夠圓滿與錯誤認知的修正,可是世俗之人又難免復辟暗昧,在揭示識性的自我覆敝與暗昧的過程,思緒就有如想像當中的盧山煙雨浙江潮一般,虛無飄邈又翻騰洶湧,抓摸不定卻又不能自我止息妄念,不究其裡的急於想要修行,便開始在相上用功夫,成日裡考察著自己甚至同修間的言行舉措,有沒有行如風,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等種種在相上分別意識,當此恨鐵不成鋼之際,還真的是未到千般恨不休啊!其實要從信仰走到修行悟道的心路歷程,最終還是要回歸於「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所以要在悟後起修才不會見遇山不見山。而這悟字的真諦,是明白了所有緣起緣滅,無常變異的因果,皆從我執妄念所生出。要是能拋卻我執所生的妄念貪、嗔、癡、愛、惡、慾,自然也就明瞭到得原來無別事;盧山煙雨浙江潮了。

 

 偈三:溪聲盡是廣長舌,大地無非清淨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明日何曾舉示人。

第三階段要討論的宗教信仰到修行,真正要從起信修行下功夫,想要悟得生命實相的大道理。而要得這悟之一字,首要放下我執煩惱,方可契理修行悟入真理。沒了我執煩惱,才能對緣起緣滅,無常變異的因果,不在識性起分別作用。跳脫了我執煩惱再來體解這第三首禪詩也就能夠了了分明了。這要說的第三首禪詩是:溪聲盡是廣長舌,大地無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明日何曾舉示人。當我們能夠用客觀的立場來看待世間的事物,才能清楚明白事物的真相,修行的真正目的也就在於明瞭真常實相。不在用世智慧聰與生命經驗值來忖度無常實相,自然就能體認那潺潺溪流所述說的法義,四季變化的大地,也在說明著一理真常的因果不昧之諦,若能剎那頓悟,那所謂修行的八萬四千法門皆從此一理悟出了。這般境界,不就如同修行得悟之人所謂的行是禪、坐是禪、語默動靜皆安然了嗎?。

真要說來,從宗教信仰到修行是一種精神層次的境界昇華,透過宗教信仰的善薰染,開始行善布施,有了行善布施的功德迴向,就可以慢慢累積修行解脫的資糧。自然就能從宗教信仰過程的聞、思、修進而修行產生般若智慧顯發。開始上求佛道,真實體解普賢菩薩的十大願,從禮敬諸佛開始,到發四宏誓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至此方是從宗教信仰進入修行的真實境地也。。

 

 

 

不惑情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