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府真經介紹【六】

 

志士不食嗟來之食。廉者不受嘑爾之羮。

恥食周粟。質同雪白冰清。廉歌襦。資比霜明月朗。

自分薄食安貧懸魚卻饋。願教高蹈清操飲馬投錢。

此段五府真經提及有志之士與廉節之人的志氣與操守,僅於此將經文內的典源與出處做簡略的介紹。

嗟來之食典出於《禮記.檀弓下》齊大饑,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 !」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典故說明春秋時代,齊國發生了大饑荒,有個叫黔敖的人,在路邊放置飲食接濟路過的難民。當有個人拖著疲憊的腳步,一邊用袖子遮著臉,一路跌跌撞撞地走來,當時黔敖便拿了食物和飲水高聲喊他:「喂!來這裡吃東西!」那個人抬起頭,斜視著黔敖說:「我就是不願意接受人家無禮的施捨,才會餓到這種地步!」黔敖立刻為自己的態度道歉,但那個人卻不接受,仍堅持拒絕進食,後來終於餓死了。當曾子聽了這件事後,不太以為然,他說:「用不著這樣吧!若招待的人真的很不禮貌,你可以拒絕,但人家都已經道歉應該可以接受啊!」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嗟來之食」,用來比喻以不禮貌的態度招呼人來吃食物,後泛指侮辱性或不懷好意的施捨

嗟來之食

嘑爾之羮 孟子·告子上》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來就嘑爾蹴爾用來比喻無禮的、污辱性的施捨

恥食周粟《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於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於首陽山。

典故說明:恥食周粟是說伯夷叔齊兩兄弟的故事相傳伯夷叔齊是殷商末期孤竹國國君之子,父臨終前,命幼子叔齊繼位,老國君死後,叔齊天倫為重,把王位讓給大哥伯夷伯夷不肯接受,說父命不可違,隨後離鄉遠遊而去叔齊自立為君,把王位讓給二哥,而後外出尋找大哥。
    不久伯夷叔齊兄弟二人在易水河畔相遇,聽聞傳言西伯侯善待老人和賢士,於是兄弟倆一路西行,來到鎬京城外,傳聞西伯侯剛剛病故,兄弟兩途中正巧周武王舉兵滅商,二人叩馬而諫,勸阻武王不要出兵。伯夷父親死了,你不去厚葬,反而大動干戈,這是不孝;本屬於的臣民,以臣弑君為不仁。你這樣出兵何以讓天下臣服?武王大怒,吩咐左右將其拿下,姜太公急忙向前勸二人乃是義士,不可殺之。隨後扶起二人,勸他們離去
    武王發兵滅掉商王朝後,天下歸周,伯夷叔齊身為之舊臣,深感恥吃周粟,隱居首陽山中以采薇為食,並作歌一首: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秋去冬來,兩人餓死在首陽山上。

廉歌范襦《古八德全書》「廉叔度,來何暮,不焚火,民安作,昔無襦,今五褲」

典故說明:廉范叔度。趙將廉頗的後代,廉范的受業師薛漢因楚王謀反事件牽連被殺,親朋學生,都不敢前探視,唯有廉范卻冒死前收屍安葬。漢顯宗聞知大怒,召廉范入朝,痛加斥責,廉范:「臣愚魯急直,以為薛漢等已被誅殺,實因不忍師生之情而來收屍安葬。」皇上聞言感動,於是赦免其罪,從此廉范的名望顯揚天下,不久被薦舉為秀才,數月後又升為雲中太守,後又官為郡太守,為官勤政愛民,人民安居樂業,深得百姓敬建中初,又遷郡太守,當時為了預防火災,上禁火,廉范到任後准許百姓夜間用火,並要求儲水以待救火,百姓稱頌:「廉叔度,來何暮,不焚火,民安作,昔無襦,今五褲」。

懸魚卻饋:「羊續懸魚」典出後漢書˙卷三十一˙羊續傳。意喻居官清廉、拒絕受賄的意思

典故明:羊續雖然廬江南陽兩郡太守多年,但從不接受請托愛賄、更不會以權謀私。他到南陽郡上任不久,屬下的一位府丞羊續送來一條當地有名的特--白河鯉魚。羊續,推讓再三,這位府丞執意要太守下。當這位府丞走後,羊續將這條大鯉魚掛在屋外的柱子上,風吹日曬,成為魚乾。後來,這位府丞又送來一條更大的白河鯉魚。羊續把他帶到屋外的柱子前,指著柱上懸掛的魚乾你上次送的魚還掛著,已成了魚乾,請你一起都拿回去吧這位府丞甚感羞愧,便悄悄地把魚取走了。此事傳開後,南陽郡百姓無不稱讚,敬稱羊續懸魚太守此後再無人敢給羊續送禮了。

飲馬投錢幼學瓊林˙卷一˙文臣類: 項仲山潔己,飲馬投錢。

飲馬投錢者,謂廉介不苟取,飲馬的意思是讓馬喝水,投錢是把錢投入水中之意用世用飲馬投錢以廉潔不苟取。

 

arrow
arrow

    不惑情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